中国最早的咖啡工业出现在海南,海南的力神咖啡建成年产325吨速溶粉生产线,国内更多三合一咖啡品牌都使用力神的速溶咖啡粉原料;由于产能有限、生产技术相对落后,力神咖啡停产;
2004年开始,后谷咖啡投入千万元研发经费,开启自主研发速溶粉生产线的工作,终于在2008年8月8日,建成年产3000吨的速溶粉生产线;2010年,后谷咖啡再次建设1万吨速溶粉生产线,同时突破了咖啡冻干粉生产技术,与全球知名的雀巢咖啡并列,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能生产咖啡冻干粉的企业;2015年,后谷咖啡再建设2万吨速溶粉生产线,预计2016年年底投产,新建的2万吨速溶粉生产线,实现了全智能控制。
据了解,即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的速溶粉生产线,生产过程达到了全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,实现了系统集成,其数控化程度达95%以上,生产设备通过现场总线控制及网络信息技术控制联网,生产效率可提高20%以上,能耗下降30%,中国咖啡工业全智能化生产实现零的突破。
智能产业 开辟中国制造创新路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云南咖啡是中国咖啡的代表,而先进制造代表了我国咖啡生产加工工艺的水平。在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,
从咖啡种植、加工、生产、品牌塑造,再到技术突破、生产线更行、智能化升级,成长成为了中国咖啡产业的一个缩影,那么,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“10多年埋头深耕自主研发智能制造的速溶粉生产线,这是企业之需,更是产业之需。智能制造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速咖啡产业的发展,这是中国咖啡产业链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。”后谷咖啡董事长熊相人这样表示。
实际调查也进一步显示出了“中国制造”。据了解,自主研发的速溶咖啡生产线是将各类设备终端基于计算模式、移动通信等技术,不断融入到咖啡深加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,大幅提高制造效率,改善产品质量,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,致力于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。